您好,欢迎访问生活网 |注册 下载手机客户端

黄山

更换城市
会员卡
购物车0

我要爆料话题89关注3

新鲜事最先知

关注
  • 徽商银行黄山分行信贷资金改变用途 被银监分局罚20万   和讯网消息 7月21日,黄山银监分局公布对徽商银行黄山分行的行政处罚决定,徽商银行黄山分行主要负责人为王德发,该行存在信贷资金改变用途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黄山银监分局决定,对徽商银行黄山分行罚款20万元人民币。 千龙网北京11月1日讯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日公布了安徽银监局对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皖银监罚决字〔2018〕15号)。 决定书显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戴赟赟,该支行存在违规吸收存款的违法违规事实。 安徽银监局依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项、第五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对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罚款25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18年10月19日。

    生活网 2021-01-01 20:42
  • 徽商银行黄山分行信贷资金改变用途 被银监分局罚20万   和讯网消息 7月21日,黄山银监分局公布对徽商银行黄山分行的行政处罚决定,徽商银行黄山分行主要负责人为王德发,该行存在信贷资金改变用途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黄山银监分局决定,对徽商银行黄山分行罚款20万元人民币。 千龙网北京11月1日讯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1日公布了安徽银监局对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皖银监罚决字〔2018〕15号)。 决定书显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戴赟赟,该支行存在违规吸收存款的违法违规事实。 安徽银监局依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项、第五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对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黄山路支行罚款25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18年10月19日。

    生活网 2021-01-01 20:42
  • 新浪财经2020-08-17澎湃新闻。 5家安徽辖内银行共计被罚171万:因反洗钱领域违规等行为。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官网披露的罚单显示,5家银行安徽分支机构因反洗钱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总计171万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是2020年8月7日。 被罚的5家银行为徽商银行、东莞银行合肥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池州分行、中国银行淮北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分行。 徽商银行 的罚单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备案类账户开立未及时备案;个人银行账户开立未备案;经收预算收入未在规定账户核算,转入“待结算财政款项”以外其他科目或账户核算;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警告,并处罚款49.5万元。 在徽商银行收到罚单等同时,徽商银行3个支行行长也收到了罚单。罚单显示,徽商银行合肥香樟大道支行行长徐慧因为未按规定开展初次客户身份识别被罚款1.2万元;徽商银行合肥宁国路支行行长唐勇因未按规定开展持续客户身份识被罚1.2万元;徽商银行合肥新站支行行长胡昊因未按规定调整客户风险等级被罚1.5万元。 东莞银行合肥分行 的罚单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备案类账户开立未及时备案;个人银行账户开立超期限备案;未按规定开展持续客户身份识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警告,并处罚款31万元。 东莞银行合肥分行营业部总经理王园园未按规定开展持续客户身份识别被罚款2.5万元。 中国工商银行池州分行 的罚单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显示:涉农贷款分类不准确;延解、占压预算收入;未按规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警告,并处罚款27万元。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2个支行行长也因此受罚。中国工商银行池州东至支行行长金仁芳未按规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被罚1.2万元;中国工商银行池州贵池支行行长陈诚因未按规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被罚1.2万元。 中国银行淮北分行 的罚单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存款账户归属错误,企业担保方式统计有误,小微企业主统计有误;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撤销未备案;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立未备案;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企业)信贷信息;未按规定开展持续客户身份识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警告,并处罚款37万元。 中国银行淮北分行副行长欧阳浩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企业)信贷信息和未按规定开展持续客户身份识别被罚3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分行 的罚单显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立未备案或未及时备案;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撤销未备案或未及时备案;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撤销后继续使用;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身份。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警告,并处罚款26.5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黄山昱城支行副行长王剑因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身份被罚款1.2万元。 澎湃新闻发现,5家银行的罚单都有一个共同违法违规事实,即“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属于反洗钱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早在2017年,人民银行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文)。通知提到,银行要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效开展客户的身份识别,提高受益所有人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防范复杂股权或者控制权结构导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2019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银行业保险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提到,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与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沟通协作,在规则制定、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行政处罚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形成监管合力。

    生活网 2021-01-01 20:44
  • 【高央再谈徽商银行股权转让生变:曾配合杉杉签附属协议】https://wap.eastmoney.com/a/202007211562935346.html 高央再谈徽商银行股权转让生变:曾配合杉杉签附属协议 澎湃新闻 2020-07-21 有关徽商银行(03698.HK)的百亿股权纠纷案仍在继续。7月20日,中静集团董事长、中静系掌舵人高央再次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提到了在原协议到期前的一份《股权转让协议》。这份《股权转让协议》让徽商银行的百亿股权转让纠纷再次扑朔迷离了起来。 2019年8月20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杉杉控股)(代表全部买方)与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静新华)(代表全部卖方)签订了《关于转让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及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之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中静系将其所持有的全部徽商银行股份以121.5亿元的总价转让给杉杉控股。 根据《框架协议》,2019年11月15日,杉杉控股需要付清全部款项。但是一直到今年6月1日,杉杉控股也没有付清全部款项。6月2日凌晨,中静新华向杉杉控股发布了终止“框架协议”的通知。当天,杉杉控股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并完成立案。中静系也不示弱,很快向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受理。 中静新华认为,杉杉控股应在2019年11月15日前付清徽商银行股权转让全款,但截至今年6月1日,杉杉控股并未付清全款,违背了协议;杉杉控股则认为,中静新华在办理徽商银行内资股过户过程中,拖延提交转让材料,在相关部门审批、办理过户过程中设置障碍,导致到今日仍未完成过户,违背了协议。 7月20日的采访中,高央向澎湃新闻透露,在杉杉控股在原本协议付清全部款项的日期到来前半个月,中静新华和杉杉控股还签订了一份从属于框架协议的《股权转让协议》。 2019年10月底,杉杉控股提出启动中静新华所持约2.24亿余股徽商银行股份的转让报批工作,但希望中静新华配合另签一份《股权转让协议》。 高央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说直接拿《框架协议》报批就可以了。杉杉不愿意,那个时候杉杉还没决定已经披露境外的三个收购主体跟他们是关联的还是不关联的,他们还在考虑当中。因此,希望我们另外签个合同给他们,我们考虑到根据《框架协议》约定为推进交易也可以配合签订附属子协议,于是在与《框架协议》条款不冲突的前提下也同意了。” 根据《协议框架》,中静新华向杉杉控股及杉杉控股指定的主体转让的资产包括:中静新华持有的2.2478亿股微商银行内资股股份;中静新华持有的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的51.6524%股权(中静四海公司持有徽商银行内资股,该51.6524%股权对应徽商银行2.696亿股内资股);中静新华境外主体合计持有的徽商银行12.4586亿股H股股份。 2019年11月1日,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签署了针对中静新华所持徽商银行内资股2.24亿余股的《股权转让协议》。据高央透露,杉杉控股还请了公证员到中静新华在上海的办公室进行公证签署。 “关于这份《股权转让协议》有两个核心的要点,第一,这份协议不是我们有义务提供的,是杉杉要我们帮忙,我们配合签署的;第二,当时他们需要,我们配合,但现在杉杉反而拿这个作为依据来告我们违约。”高央称。 根据杉杉控股7月10日发布的声明,杉杉控股已于今年6月2日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并完成立案。并且杉杉控股在公告中称“上海金融法院已于2020年6月2日先行立案,且诉讼全套材料已送达中静新华,中静新华对此明确知悉。” 对于何时知悉杉杉控股将中静新华告上法庭一事,高央在接受澎湃新闻第一次采访时就明确表示“我是7月10日看到杉杉控股的公告,才知道中静新华在6月2日被起诉了。” “法院有没有送达是法院的事情,但是杉杉怎么可以声明法院已经送达了呢。那不是在捏造事实?”高央说。 高央给记者看了上海金融法院寄到中静新华上海办公室的民事起诉状,签收日期显示为2020年7月16日15时。“这份民事起诉状之所以能收到,还是因为我们的律师在7月14日跟上海金融法院主动联系了。”高央强调。 高央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杉杉控股6月2日向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后,杉杉掌舵人郑永刚在四天后的6月6日,还曾短信与其沟通,短信中,郑永刚对中静新华6月3日发布的公告表示是“客观的友好的”。 6月3日,中静新华发布了一则《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终止的公告》,公告显示,由于杉杉控股未能按约定时间付清款项,经公司一再催促,杉杉控股仍未就支付剩余款项给出合理的时间表,中静新华已向杉杉控股发出了终止《框架协议》的通知。 6月8日,杉杉控股委托律师来到中静新华与高央进行沟通。“律师跟我沟通中,丝毫没提6月2日杉杉控股已经去上海金融法院告我的事情。”高央说,“今天回想他们为什么做这种事情,就是为了通过这个捏造的官司,让法院查封我们的财产来影响我们在市场上的形象,影响我们和合作伙伴的关系。逼迫我让步,接受他们的不付钱或少付钱的要求。” 7月17日,中静新华收到了黄山中级人民法院(下称黄山中院)将案件管辖权移交上海金融法院的通知。黄山中院的通知书显示,杉杉控股基于《框架协议》发生的争议于2020年6月2日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同日,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受理了原告杉杉控股与被告中静新华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本院于2020年6月19日受理本案在后,且本案是基于《框架协议》发生的争议,因此,本案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移交上海金融法院处理。 7月6日,杉杉控股收到《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后向黄山市中院申请将此案裁定移送给上海金融法院审理。 “我仍然认为这个案子的管辖权在黄山中院,这个管辖权我也会去争取,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高央对澎湃新闻表示。 关于徽商银行的股权转让,高央表示,目前有4家正在和他联系。“其中3家在中静新华对杉杉控股发终止函之前就来找过我,但是当时因为没有发出终止函所以在等待。”

    生活网 2021-01-01 20:50
  • 中国经营网2020-07-19。2020年7月15日,在中静新华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办公室中,《中国经营报》记者见到了近期陷入徽商银行股权转让纠纷中的中静新华董事长高央。高央告诉记者,近期,已有4家意向买家,就认购徽商银行股份与其进行了洽谈,同时他称:“欢迎有意向的买家来找我谈。” 日前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就徽商银行(03698.HK)股权转让一事陷入纠纷,双方均指责对方违约在先。根据杉杉控股的公告,其于2020年6月2日向上海金融法院对中静新华提起了诉讼;6月19日,中静新华也向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杉杉控股指责中静新华“隐瞒被诉事实,采取欺骗手段恶意诉讼”。高央则称:“杉杉控股6月2日提起诉讼,既没有口头通知,也没有书面通知我,直到他们7月10日发了公告我才知道。” 除此外,记者注意到,双方在已经产生的交易款方面存在10亿元差别,中静新华方面确认,截至2019年6月1日,其已收到杉杉控股48.90亿元,而杉杉控股对交易款项的确认则为38.90亿元,比中静新华确认的少10亿元。 背后的隐情究竟是什么,曾经的合作伙伴为何走向反目? 关于10亿交易价款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中静新华确认的最终交易价款和杉杉控股确认的数字相差10亿元? 高央: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但我们有结算明细。2019年8月20日,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签订了《框架协议》(《关于转让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及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之框架协议》),约定杉杉控股应于2019年11月15日付清交易总价121.50亿元人民币。 合同签订以后,杉杉控股先按照协议规定,支付了24.3亿元定金,2019年11月15日又支付了5亿元,因此截至2019年11月15日,杉杉控股仅累计支付29.3亿元。到了2020年4月底又分别支付了两次款项,截至2020年6月1日,共累计支付48.9亿元,尚余超过72亿元人民币交易对价未付清。 但是,随后杉杉控股向我们提条件,说他们资金紧张,再向我们借10亿元,我们又通过旗下公司向杉杉控股指定的公司(账户)汇了10亿元。但这是两回事,两个交易不能算在一起。但杉杉公告披露累计向我们支付了38.9亿元,这不是虚假陈述嘛。 《中国经营报》:2019年11月15日,你们协议规定最后的付款日后,中静新华同杉杉控股之间是如何沟通的? 高央:整个合作的《框架协议》是我和郑总(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直接沟通的结果,我带个助手,他带个助手,我们直接谈的。2019年11月15日以后,郑总多次来我这里,每次都是说在努力融资筹款中,每次都这样(说)。 关于“设置障碍” 《中国经营报》:杉杉控股公告称:“中静新华在2.25亿股内资股的转让中,拖延提交资料,设置障碍,所以这笔股权至今未过户到杉杉控股名下。” 高央:第一,我方没阻碍过杉杉控股;第二,也不存在不配合。因为申请股东资格是买方去申请的,中静新华作为卖方不需要申请,因为中静新华已经是股东了,监管部门要批的是买方的股东资格,因此应该是他们去申报,要上报给董事会和安徽银保监局。至于说我方不配合,他们能拿出任何我们阻碍他们申报的证据吗? 我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诉讼给我制造困难,让我答应他们的条件。 《中国经营报》:什么条件? 高央:他们的条件就是我方不要没收定金,不收滞纳金。滞纳金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0亿元了。 《中国经营报》:你对接下来的诉讼有赢的信心吗? 高央:我必胜啊!因为我有证据,中静新华没有(做过)任何违约的事情。 关于“恶意上诉” 《中国经营报》:杉杉控股公告称:“上海金融法院6月2日先行立案,诉讼材料已送达中静新华,中静新华对此明确知悉。” 高央:我们至今没有收到法院任何通知,直到他们的公告发出来我才知道我被告了。 2020年6月8日,杉杉控股的律师,还有他们外聘的两位律师来找我,谈协议终止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但并没有告知他们已经起诉我了。6月2日,郑总还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还找了我们俩共同的朋友来跟我协调,说要好好地、友好地协商,对我方的公告表示赞赏,等等。而他在跟我“友好洽谈”期间,已经私底下起诉我了。 《中国经营报》:杉杉控股公告称:“中静新华采取欺骗手段恶意诉讼。” 高央:到底是谁恶意呢?他们说他们先告,我们后告。但他们又没有跟我讲,我不知道他们先告啦。 实际上《终止函》(《关于终止<协议>的通知》)我们是6月2日凌晨发出去的。6月1日我们双方就如何处理违约事项进行谈判,他们说晚上回去做文件,结果我们的人在他们那里等了4个小时,他们的人又不回应。所以我们在6月2日凌晨向杉杉控股发出了《终止函》。 因为《终止函》上面写着10个工作日内杉杉控股应完成《终止函》上要求的事情,即把中静四海的股权恢复原状。另外,把欠我方的10亿元(借款)还给我方。所以我们是在《终止函》发出去10个工作日后才开始准备起诉。 他们公告7月10日(星期五)发出后,我们7月13日去中证登核实发现,我们的股权已经被冻结了。 《中国经营报》:杉杉控股公告称,“股权转让案应移交上海金融法院审理”,为什么你们选择在安徽黄山中院提起诉讼? 高央:第一,我们合同约定诉讼法院应为原告所在地;第二,我们这个合同的标的不在上海金融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已经过户给杉杉控股的是中静四海的股权,和金融有什么关系呢?另外,他们另一个诉讼请求是,要求中静新华将其持有的徽商银行的2.25亿股内资股过户给他们。但是在《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中,我们这个没(在内地)上市的不算,仍然不在上海金融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徽商银行在香港上市,H股也不归内地法院管辖。 关于损失 《中国经营报》:你们在诉讼请求中称,由于杉杉控股违约,给你们造成的损失约88.82亿元,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央:具体的涉及到诉讼细节,我不方便说。虽然在国内,预期收益不能算损失,但如果在2019年11月15日之前,杉杉控股按时把钱给我,我当时已经谈好的两个项目就已经投掉了,我可能就已经赚了几十亿元,甚至更多。 《中国经营报》:《框架协议》终止后,对中静新华的现金流会有影响吗? 高央: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我们不卖的话不也是这样嘛。唯一的影响就是我们没卖出去,所以我们要告他们,让他们赔。 《中国经营报》:中静新华的债务即将到期,尤其是“16中静02”2020年8月份就进入回售期了,如果中静新华资金有压力,如何应对这些马上到期的债务? 高央:我们所有的损失都是杉杉控股造成的,我让他们赔呀(笑),就这么简单。如果杉杉控股按时向我方付清了款项,我所有的债都付掉了,连利息都不用支付了。但就是因为杉杉控股没有及时付清交易款项,中静新华所有的损失都是杉杉控股造成的,我会追加我的诉讼请求。 不过,我们兑付债务并不仅仅靠账面资金,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的融资安排。 将继续出售徽商银行股权 《中国经营报》:这笔交易告终后,你会继续持有徽商银行的股份,还是继续出售? 高央:会继续出售,但我不会再卖给杉杉控股了。目前有四五个合作伙伴已经在跟我谈认购徽商银行股权的事,我欢迎有意向的买家来和我谈。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不打算继续持有? 高央:如果有一个很好的价格能卖出去,为什么不卖呢?我从2005年投资徽商银行股权,到现在已经持有十几年了。 《中国经营报》:你和郑永刚很多年前就有合作,属于多年的合作伙伴,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高央:其实我们就合作过一次,后来大家就没什么交集了。本来我们说好,通过中静四海,一人一半投资徽商银行,但后来他不投了。包括后来我和中静四海的其他股东因为一些股权协议打官司,他也不参与,后来我打赢了官司,赢了股权,中静新华所持中静四海的股份就超过了杉杉集团。 采访后记: 据媒体报道,杉杉控股方面表示,安徽黄山中院已将上述案件移交到上海金融法院。但中静新华方面告诉本报记者,对此仍不知情。中静新华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20年7月16日收到了上海金融法院7月14日发出的有关诉讼材料。

    生活网 2021-01-01 21:19
  • 环球老虎财经2020-07-16财经领域创作者,上海鸣应。/ 命运多舛的徽商银行回A计划原本在2019年基本“板上钉钉”,而此时杉杉系欲接盘中静系所持股权,显然有“套现”的打算,但因股权收购额巨大杉杉系迟迟未付清款项而被中静系单方面终止协议,最后双方互诉法庭。 7月14日,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股东杉杉控股函告,获悉公司控股股东杉杉控股所持有的公司3.89%股份被冻结。此次冻结申请人为安徽黄山人民法院,牵涉的官司为中静系转让其所持徽商银行的股权给杉杉系。 事件的始末需回溯至2007年,彼时,作为共同盟友的中静系和杉杉系共同入股徽商银行,此后,中静系通过不断在二级市场增持徽商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在其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中静系与徽商银行的内斗也拉开了帷幕。 其间经历了拒绝徽商银行回A签字,反对分红提案,“逼走”董事长,重启回A计划等一系列事件。原本一直没有下文的回A计划也在2019年有了曙光,这本该是一个令各方股东满意的结局。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持股12年的中静系却在2019年8月曝出要“清仓减持”徽商银行,接盘者正是曾经的战友杉杉系。而杉杉系的“接盘”或许正是看中了其回A已经提上进程,进而欲斥资121.5亿拿下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地位以便后期“套现”。 据高央所述,正因为资金额巨大,杉杉系一直拖延付款。作为杉杉系旗下重要资本运作平台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同样面临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正因此,双方因股权纠纷闹上法庭。而资本系的干扰也让徽商银行的回A之路再次被迫延迟,公司拟将上市延期至2021年6月29日。 中静系步步为营取得第一大股东位后“出清”徽商银行 徽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首家由城商行、城市信用社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城商行。 而中静系与徽商银行的“缘分”由来已久。“中静系”是指中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静新华资管、中静四海实业、Wealth Honest、Golden Harbour、中静新华资管(香港)等公司。 2007年,中静系与杉杉集团重组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静四海”),并通过中静四海受让徽商银行1.41亿股权。2008年徽商银行增资扩股,中静四海以低于市场价7成的价格再拿下徽商银行3亿股份。 2011-2015年,中静系不断增持,并于2015年9月成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就在中静系成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之后,徽商银行与中静系的内斗也由此拉开帷幕,双方你来往,好不热闹。 中静系与徽商银行首次交锋是在2015年,当时中静系因不满徽商银行公司章程的相关议案而发起诉讼,这场诉讼最终以中静系败诉收场。 2016年4月,中静四海因不满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再次交锋。2017年3月又因分红问题遭中静系反对。 股东与管理层多轮的内斗令2015年便准备回A的徽商银行一直没有成功。最后前徽商银行董事长李宏鸣辞职换了暂时“止战”。 2018年12月,徽商银行再次发布了A股上市计划,拟以1元面值发行不超过15亿股。2019年,徽商银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均通过了A股发行相关的多个议案。 颇具戏剧性的是,中静系在入股徽商银行历经多年一路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却在2019年8月选择清仓减持,而接盘方是曾经的合作伙伴杉杉控股。 现金分红分歧是中静系清盘的内因? 徽商银行的利润分配方案一直是双方“内斗”的重点方向。而为何中静系如此看重徽商银行的现金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静新华发行了2期公司债:16中静01(发行规模8亿元)、16中静02(发行规模9亿元),期限均为6年(4+2)。 而中静新华的核心资产是徽商银行股权。截止2019年12月末,中静新华对徽商银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86.3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60.45%。 中静新华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资本金、借款、16年发行的两期债券融入的资金、股息等。 2016年-2019年徽商银行派息方案分别为,每股分别派人民币0.061元、0.29元、0.064元、0.17元。在徽商银行2016年股东大会召开前,“中静系”曾提出过按照2013-2015年度平均分红同等水平分红,即按净利润的31.57%分配利润,但该分红方案未获通过,此后也因分红方案双方多次交锋。 图片来源:徽商银行 除了分红少之外,中静新华两期债券进入回售期或许也加速了其出售徽商银行股权的进程。根据公告,中静新华“16中静01”回售登记期为2019年12月25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效登记数799.79万张,耗资8亿。 多年的内斗中,中静系并没有捞到好处,反倒有深陷其中之意。在投资徽商银行12年之后,中静系选择了清仓,接盘方为杉杉系。 而中静系、杉杉系与徽商银行的渊源可追溯到2007年。2007年,中静系与杉杉集团重组中静四海,中静新华和杉杉集团分别持股中静四海51.65%、48.35%,并通过中静四海受让徽商银行1.41亿股权。 中静系离场,杉杉入局徽商银行看中其回A上市“套现”? 2019年8月27日,中静新华发布公告称,拟以6.98元/股的价格,将所持中静四海的51.65%股权转让给杉杉集团,交易对价为18.82亿元,交易完成后,杉杉集团成为中静四海的唯一股东。 此外,中静新华将直接持有的2.25亿股转让给杉杉控股,合计作价15.69亿元,但并未办理完过户手续。杉杉控股耗资34.5亿元,完成了对7.31亿股徽商银行内资股的实际控制,占该行总股本的6.01%。 除内资股外,中静系还通过中静新华香港、Wealth Honest、Golden Harbour 3个境外企业合计持有徽商银行约12.46亿股徽商银行的H股。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这3家公司的股权拟转让给3家不同的境外企业——Dragon Sound、Joy Glory和Superior Logic,而这三家公司均与杉杉控股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截至2019年末,此项股权交易尚未完成交割。 杉杉系若要收购以上三家H股股权,需要支付86.97亿元,也就是说杉杉系总共需要动用121.5亿才能取得16.26%的股权,根据协议,杉杉系必须在2019年11月15日前付清款项。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系接盘徽商银行6.98元/股的转让价格是双方按徽商银行2018年6月30日净资产数据的1.5倍予以确定。而2019年8月份徽商银行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仅为2.8元/股左右。 为何给与如此高的溢价从中静系手中取得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位,或许与徽商银行即将回A上市有关。 早在2015年徽商银行便准备回A,但是由于股东内斗一直没有成功。2018年12月,徽商银行再次发布了A股上市计划,拟以1元面值发行不超过15亿股。2019年,徽商银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均通过了A股发行相关的多个议案。这也意味徽商银行回A“板上钉钉”。 2019年徽商银行营收310.74亿,净利润98.19亿,每股净资产7.17元/股,相对于其6.98元/股的收购价,其实杉杉系并不吃亏。相反,港股因为流动性问题,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而回A显然是有利于徽商银行提升估值,这对于杉杉系来讲又将是一次“套利”。 杉杉系擅长的便是资本金融领域的运作,尤其是其掌门人郑永刚在资本市场中更是被称为“壳王”。而其最出名的金融投资当属宁波银行,杉杉是宁波银行的发起股东之一。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郑永刚收益颇丰。 据不完全统计,杉杉减持宁波银行所获得的收益超过30亿。除了宁波银行外,杉杉股份还持有稠州银行股权。 关于金融投资,郑永刚表示,杉杉只是做财务投资,不是银行的大股东,也不用考虑经营的问题,所以赚到钱自然就退出。 杉杉系资金紧张致交易延期是双方互诉法庭的根本原因? 正当外界认为中静系退出徽商银行,杉杉系入主后,中静系委托香港某律师事务所就“董事会不当行为”向证监会及联交所递交投诉函打破了平静,这表明中静系旗下Wealth Honest Limited、中静新华资产管理(香港)仍持有徽商银行H股股份,为其股东方。 事件的起因是关于蒙商银行。2月6日晚间,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计划一次性出资不超过36亿元在内蒙古自治区参与发起设立一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持股约15%。此后股东大会中静系反对审议批准关于参与发起商业银行和收购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部分资产负债的议案。并向联交所递交投诉函。 原本出清徽商银行给杉杉系,为何中静系仍为徽商银行股东方。双方发生争议致股权交割失败? 据媒体采访中静系掌门人高央所述,双方本来约定2019年11月15日付清全部款项,但是后来协商2019年12月底付完,今年1月底付完,春节前付完,3月底付完,直到今年 5月份,钱款还是没有付清。 从高央所述了解到,杉杉系或许是因为121.5亿的资金短期难以筹措而导致的延期以至于收购流产双方互诉。 杉杉集团由宁波人郑永刚创办于1989年,早期主要做服装业务,1996年旗下杉杉股份上市,目前已形成投资、锂电池、服装并进的格局,而上市公司杉杉股份也是杉杉集团的资本运作平台。 2019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7.80亿元,同比减少1.96%;实现归属净利润2.70亿元,同比下滑75.81%;实现扣非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滑46.88%。 此前,2017年、2018年,杉杉股份归属净利润分别为8.96亿、11.15亿,同比暴增171.42%、24.46%,主要源于宁波银行的股票出售。 2020年一季度,杉杉股份净利润亏损8370.03万元,由盈转亏下滑幅度达336.47%。 而就在杉杉股份营收净利润下滑之际,6月10日,杉杉股份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拟以现金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交易基准购买价为7.7亿美元(约合55亿元人民币)。 框架协议显示,杉杉股份以增资的形式取得该持股公司70%的股权,对于剩下的30%股权,杉杉股份将在未来分三年依次收购5%、10%及15%股权。 为保证此次收购顺利进行,杉杉股份同时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3.37亿股,发行价格为9.31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36亿元。 截至2020年3月31日,杉杉股份的货币资金为22.42亿元,亦不足除去募集资金后所需23亿自有及自筹资金。并且此后三年还需支付超23亿元收购LG化学剩余30%,资金压力巨大。 2020年一季报显示,杉杉股份有息负债高达6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38.9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1.19亿元,长期借款15.9亿元。 而在旗下上市公司资金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杉杉系要在短时间拿出121.5亿的资金来取得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之位,似乎不切实际。(未完待续)

    生活网 2021-01-01 21:30
  • 金融界2018-10-29投资者报。 徽商银行版“宝万之争”激化酿恶果公司治理乱象纷呈致连续受罚 通过不断增持,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已成为徽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但股东间的分歧却呈加剧趋势。更令投资者忧心的是,在股东之争背后,徽商银行连续受罚,且核心指标已经连续五年下滑 徽商银行版的“宝万之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徽商银行的罚单也是接踵而至。去年以来,徽商银行收到15张罚单,罚款335万元,其中有9张均与贷款资金违规操作相关,与此对应的是,徽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续五年下滑。对此,某大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贷款资金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资金难以追踪用途,特别是流动资金贷款。现在都是流水作业,要求客户经理盯紧每一笔贷款资金有一定难度。 徽商银行版“宝万之争”中的野蛮人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通过大举增持H股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却引来监管关注。若H股公众持股低于15%,徽商银行将面临停牌。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向徽商银行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对方未做任何回应。 新版“宝万之争” 曾轰动一时的“宝万之争”掀起资本市场的腥风血雨。历史的车轮循环往复,徽商银行被指将成为下一个“万科”。 值得玩味的是,万科曾于徽商银行赴港上市前夕,作为基石投资者出资30亿港元认购8.8亿股,持股8%。但新一轮“宝万之争”,万科只是配角,主角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徽商银行董事会,两股力量在绞杀。 2017年年末,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徽商银行14.86%股份。 持股路径如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全资控股中静安银,中静安银全资控股中静新华资产(持有徽商银行2.04亿股),中静新华资产全资控股中静新华资产(香港)(持有徽商银行1.19亿股)和中静四海实业(持有徽商银行4.45亿股),中静新华资产(香港)全资控股Wealth Honest Limited(持有徽商银行4.75亿股),Wealth Honest Limited全资控股Golden harbour(持有徽商银行4亿股)。 截至2018年6月30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持有徽商银行16.12%股份,仍在增加。增持路径即Wealth Honest Limited持有的H股股份从4.75亿股增至4.84亿股。 随着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持续增持,双方的矛盾正在激化。 2018年2月12日,公司发布《关于撤回A股发行申请的公告》,决定撤回A股发行申请。外界传闻,撤回A股发行申请是中静四海实业实控人作为非执行董事未在上市申报材料更新稿件上签字所致。 6月12日,徽商银行在《再次延期召开2017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变更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期间及股息派发时间》中提到,董事会于2018年6月8日收到股东中静四海实业及Wealth Honest Limited提出的利润分配临时提案。董事会审议后同意将该提案列入股东大会议程。 7月2日,《2017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结果及派付股息及红股发行相关安排》显示,在中静四海实业等提呈的提案投票中,获得反对票62.64%。 中静四海实业提交的审议未通过。最终,派发股息方案按照董事会提议进行,为每10股送1股(含税)加每10股派人民币0.25元(含税)。 实际上,早在2014年7月,双方就曾对簿公堂,中静四海实业等作为原告将徽商银行告上法院,要求撤销公司2014年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一审法院驳回之后,原告方不服提起上诉;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2月二审驳回上诉。 一正一负,双方打成平手。 恶果渐现? 在股东之争背后,徽商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备受外界外注。10月15日,淮北银监分局向徽商银行淮北分行出具罚单,因“该分行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管理不到位,致贷款资金转存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按照《银监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罚款30万元。 上述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上述违规行为,即贷款资金兜了一圈又回到银行。通过贸易合同将贷款资金转出去了,又以保证金的形式兜回来了,因此无法举证资金最初来自于银行贷款资金。 据统计,去年至今,徽商银行共计收到15张罚单。其中,9张罚单均与贷款资金违规操作相关。公司因贷款资金违规操作共计被罚160万元。 上述多个罚单的行政处罚依据是,《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 上述行长认为,贷款资金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资金难以追踪用途,特别是流动资金贷款。现在都是流水作业,要求客户经理盯紧每一笔贷款资金有一定难度,若出现不良贷款,客户经理要承担责任,亲自负责催收,甚至是之后的不良贷款处置。 今年10月8日,安徽银监局向徽商银行出具罚单,因“违规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按照《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罚45万元。 “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一般通过司法拍卖、打包出售、核销(银行用利润冲),其中核销是最后的手段。处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外勾结,从而廉价出售打包资产,拍卖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上述行长解释道。 目前,徽商银行有总行、合肥分行、芜湖分行等18个分行或总行。去年至今,被罚主体接近六成,包括总行、合肥分行、淮北分行、蚌埠分行、铜陵分行、黄山分行等10个分行或总行。 对外屡收罚单,对内资本充足率每况愈下。2013~2017年年末,公司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19%、13.41%、13.25%、12.99%、12.1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0%、11.50%、9.80%、8.79%、8.48%。根据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需分别达到10.5%、7.5%。由此看来,公司的多项指标已在监管红线处徘徊。 为此,10月12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或二级资本债券,用于充实公司的其他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思维财经出品)

    生活网 2021-01-01 21:40
  • 国际金融报2018-01-02。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中止审查后,徽商银行再度“杀回”IPO排队队伍。 近日,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于近日向该行发出恢复审查通知书,决定恢复对A股发行的审查。 记者注意到,在重回A股IPO排队行列前,徽商银行刚经历过人事上的大变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原行长吴学名接任董事长一职。 而值得玩味的是,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背后的“中静系”——上海中静(实业)集团(下称“中静集团”)董事长高央在9月底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徽商银行重启IPO必将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之后。 回归时间点“微妙” 2017年3月,徽商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该行须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部分董事、股东进一步协商,且考虑到该行审计服务机构面临更换,该行3月23日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证监会申请中止审查A股发行。 2017年4月18日,徽商银行公告称,证监会同意该行中止A股发行审查。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多方采访时发现,事实上,高层内斗、股权纠纷、经营混乱都是徽商银行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尤其是高层内斗,高央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徽商银行重启IPO必将在原董事长李宏鸣辞任之后。 当时,高央强调,中静与徽商银行董事会没有分歧。“我们只是与其董事长、董秘有分歧。徽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但又不愿纠正,甚至发展成内部人控制,这是问题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重回A股IPO排队队伍前,徽商银行刚刚宣布董事长李宏鸣辞任,原行长吴学名接任董事长一职。 徽商银行还表示,目前该行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的委员共6人,其中3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未符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的有关要求,即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的要求。为符合上述规定,该行将计划增补独立非执行董事至董事会及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目前,徽商银行正在选择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 公众持股量进一步下降 尽管目前徽商银行A股发行恢复审查,但其股权结构仍令人担忧。 根据2017年12月29日徽商银行发布的公告,该行目前的H股公众持股量为约16.92%,仍低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第8.08(1)(a)条规定最低25%的水平。 其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持有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约14.86%。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皖能集团直接、间接持有该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合计约10.65%。 记者梳理发现,徽商银行的H股公众持股量问题始于2016年。2016年5月11日,徽商银行第一次发公告表示,其H股公众持股比例低于港交所规定的25%红线。时隔不足一个月,徽商银行又发公告称,该行的公众持股比例已由24.12%进一步下降至20.05%。 去年6月27日,徽商银行再发公告,称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及其关联公司通过其间接控制的中静新华香港增持徽商银行H股权益。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持有徽商银行已发行普通股增加至14.20%。徽商银行H股的公众持股量进一步下降至约19.68%。 如今,最新公告显示的16.92%,已更加逼近港股最低公众持股停牌线(15%)。 对于公众持股量的持续下降,此前徽商银行曾公开解释,H股公众持股量持续低于最低水平是由于本行主要股东持续增持本行H所致。 而从此前的公告来看,所谓的“主要股东”矛头直指“中静系”。 据悉,上海中静实业集团(即“中静系”)实际控制人于2011年将该集团97.5%的股权捐赠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经营权则继续保留,而对徽商银行连续增持的决定亦由“中静系”作出。截至目前,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控制的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中静新华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Wealth Honest和Golden Harbour均持有徽商银行股权。 徽商银行在最新公告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建议本行主要股东减持其所持的本行股份;继续推进A股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和周详计划的基础上,择机进行H股配售。 对于徽商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已经与该行大股东进行讨论,《国际金融报》记者今日再次采访中静集团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记者 陈圣洁

    生活网 2021-01-01 21:59
  • 明天财讯2017-12-14 “宫斗”第二季开演。 近日,徽商银行发生巨震,被大股东“中静系”讨伐数年的董事长李宏鸣终于走了,但中静实际控制人高央现在却难说已经胜利。 12月12日晚,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李宏鸣因工作变动,辞去徽商银行董事长等职务,由行长吴学民接任董事长。李宏鸣之前多次遭到大股东“中静系”指责,双方矛盾极大,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不过,徽商银行的内斗似乎并没有结束。就在李宏鸣辞职第二天,徽商银行的本地股东之一皖能电力宣布增购股份。业内人士表示,皖能电力此时进行增购,其行为耐人寻味。 矛头所指 公开资料显示,徽商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科技、阜阳鑫鹰、阜阳银河、阜阳金达等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部设在合肥。 坐拥地利,徽商银行成立后徽商银行很快覆盖安徽全部16个省辖市,拥有199个机构,拥有广泛的中小企业客户基础和与区域经济有机契合的业务网络。之后,徽商银行于2009年走出安徽,在江苏南京设立了首家省外分行,跨区域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业务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此时,徽商银行也不断增资扩股,寻求资金上的支持。2013年,徽商银行成功在港股上市,每股定价为3.53港元,净募集资金约85.57亿港元。徽商银行这时不但在国内一炮而红,而且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2012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305位。 一时间,徽商银行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位于上海的中静系购买徽商银行H股权益,持有的徽商银行已发行普通股增加至14.20%。 根据明天财讯(ID:nextcaixun)之前报道,目前徽商银行大股东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该基金会间接控制中静新华资管、中静实业、Wealth Honest和中静新华资管(香港)这4家公司,这4间公司即为“中静系”。 据悉,上海中静实业集团(即“中静系”)实际控制人高央于2011年将该集团97.5%的股权捐赠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经营权则继续保留,这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控制“中静系”的由来。截至目前,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间接控制的上述四家“中静系”公司均持有徽商银行股权。 2016年5月下旬,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通过下属公司连续增持该行H股,不仅使其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更迫使该行H股公众持股量减少至20.5%,低于香港联交所规定的25%红线。 但这时,成为大股东的中静系却与徽商银行管理层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不但在股东会上提出针锋相对的分红议案,拒绝在徽商银行A股IPO申报材料的更新稿上签字,甚至因为公司章程问题发起诉讼。中静董事长高央甚至多次通过媒体抨击徽商银行,明确表示不是对董事会有意见,而就是针对徽商银行董事长李宏鸣。 而这次辞职走人的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李宏鸣也颇有争议。根据银监会规定,拟任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6年以上,或从事相关经济工作10年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但李宏鸣任职徽商银行前恰恰并没有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从明天财讯查阅的公开履历来看,现年60岁的李宏鸣从安徽工学院团委副书记起步,一直在安徽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曾任黄山市长、宿州市委书记,一直到2013年调任徽商银行,才开始在金融系统工作,李宏鸣的履历显然不符合要求。 中静系也紧抓这一点,表示李宏鸣治下的徽商银行董事会不合规。比如,董事会超期服役、财务负责人任命未经人事提名委批准、董办随意修改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已经达成一致的意见等。高央还表示,徽商银行不愿纠正这些问题,甚至已经发展成内部人控制,矛头直指徽商银行高层。 遭到差评 徽商银行大股东中静系与管理层斗得不可开交之时,恶果也逐渐显现。 首先,之前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徽商银行被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下调评级。10月,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下调徽商银行2017-19年盈利预期分别5%、9%及14%,目标价由3.8元下调至3.7元。相等于市账率的0.58倍及市盈率的4.3倍,维持“减持”评级。 而在去年同期,摩根大通对徽商银行的盈利预测为2016-2018年分别上调1%、不变及上调6%,目标价由3.5元上调至3.85元,评级“中性”。 短短一年时间,在内部连番恶斗下,知名国际投行对徽商银行评价可谓“判若两人”。 其次,徽商银行自己的管理和风控也出了问题。据统计,徽商银行2017年以来收到12张罚单,处罚金额总计达230万元,成为银监处罚大户。原因包括贴现资金回流至出票人、贷款资金转存定期存单用于票据业务质押、贷款资金被改变用途、违规承诺理财产品收益等。 业内人士表示,连续点名在银行系统本就不常见,而银监会网站行政处罚一栏显示,徽商银行在今年5月初至6月初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到5张银监会罚单,频率高的不正常。 而且,徽商银行的12张罚单涉及九家分支银行,分别为铜陵分行、池州分行、淮北分行、宿州埇桥支行、滁州分行、亳州分行、黄山分行、宣城分行、合肥分行。其中,最大的一张罚单为安徽银监局对徽商银行合肥分行罚款50万元,因该行违规承诺理财产品收益。 不过,最令徽商银行担心的恐怕还不是下调评级和罚款,而是计划中的回A股上市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作为首家全国城商行中联合重组的银行,徽商银行一直希望A股上市。2015年6月,安徽银监局本来已原则同意徽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2.28亿股。不过,徽商银行在2017年3月却发布公告称中止IPO,称原因为审计服务机构面临更换。据媒体报道,这与大股东中静系对徽商银行IPO不满有关。 而今年在冲击A股IPO的关键时刻,徽商银行不足九个月收到12张罚单,今年金融稳定又成为各部门的重中之重,徽商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证监会的质疑。再加上与大股东的矛盾,徽商银行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申请IPO,很难被监管部门审核通过,也不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加大筹码 眼看情势不妙,之前打赢了与中静系官司的徽商银行也不得不作出调整,李宏鸣最终在内斗中离开,徽商银行起家的安徽方面也加大资金与中静系相抗衡的筹码。 此番接替董事长的吴学民与前任不同,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系高级经济师。吴学民曾任中国建设银行报社理论部副主任,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是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内地老手。徽商银行将迎来对金融内行的新管理层。 另外,安徽本地国企也在加大徽商银行的持股。皖能电力13日晚间公告,公司参与了丰乐种业持有的徽商银行内资股2147.514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1943%)竞拍,以人民币7408.93万元竞得以上股份。同时,公司以3.45元/股受让安徽铜峰电子持有的562.9150万股徽商银行内资股(占其总股本的0.0509%)。本次受让成功后,皖能电力持有徽商银行13710.415万股股份,占比1.2408%,皖能电力的控股股东安徽省能源集团持有徽商银行106683.94万股,占比9.65%。 中静系控制人高央之前表示只对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李宏鸣一人不满,现在徽商银行更换新掌门人,股东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静系将来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吗? 从现在的徽商银行的排兵布局来看,恐怕这场“宫斗”大戏仍将继续。

    生活网 2021-01-01 22:11
  • 智谷君语: 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的兴起,离不开经济的腾飞,也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强区域必然搭配强教育、强大学。中国教育的南北鸿沟与经济版图正好相反,而在中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一场兴建大学的风潮正劲。 ◎作者 | 钟天 ◎来源 | 功夫趋势(gongfuqushi) 已获授权 提起珠三角一带,人们的印象就只是开放、有钱。 若说起高考难度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却往往成了被吐槽的一个软肋。尤其深圳,在其发达经济的反衬下,言必称“教育短板”。 但是现在,我隐隐感觉到,未来代表中国顶尖水平的大学,或许就将出现在珠三角。 深圳,乃至整个广东,正在以有钱任性的气魄狠砸高等教育,王者之气开始侧漏。 图片 深圳大学,虽说已有40年的历史,可是排资论辈的话,它本没有什么江湖地位。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如今深圳大学每年的科研成果,已经力压许多双一流了。 大家知道,PCT国际专利是非常硬核的一个东西,能充分反应创新水平和科研活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9年PCT排行中,深大以247件的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三。第一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第二是清华,第三是深大,第四是麻省理工。 2019年,深大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材料科学进入前5‰,妥妥的拔尖学科。 在多项关键指标上,深大的增长势头已经全线超过211甚至985高校的中位水平。 2019年,深圳大学首次登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2020年更是跃升到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等众多双一流高校之上。站稳了世界高校500强。 深大的国际排名,正在以每年上升100位的速度往上窜。 图片 图 / 深圳大学 这背后,是燃烧的经费。 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年增长20%以上。 深大2019年度经费预算达到了50亿,超过中西部大多数985和211。2020年,更是以60.86亿元经费预算在全国地方性高校中排名第一。 这个连厕所都装了空调的大学,成了一个异类。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还说,你再不好好学习只能上深大。到了高三的时候却变成了:你要是能考上深大该多好。” 图片 深圳另一个彪悍的大学,是成立仅仅十年的南方科技大学。 图片 图 / 南方科技大学 当年深圳教育局的梁北汉,在几间地下室里筹建的南科大,如今已被称为“最强双非”。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21中,南科大在中国内地高校中竟然冲到了第8的位置! 图片 排名数据显示,南科大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一。 QS排名,南科大排在全球323位,在中国高校中排到14位。相比之下,老牌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已经滑落到全球377和387位。 这背后,同样是燃烧的经费。 2017年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全口径财政拨款支出),南科大高达37万多元,位居全国第一!是清华的6倍、北大的7倍。(2017年全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仅为20520元) 教师的科研经费也是非常非常充足。不少老师都配有两个助理,一个行政助理,一个计算机助理,以便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和研究本身。 2017年教授的人均科研经费,已经超过了200万。 也因此,南科大的师资令人惊叹。 其院士数量已经超过20人,教师中50%为高层次人才。年轻老师,也大都毕业于世界名校(MIT,斯坦福,ETH等),四青人才比例相当大。 能做到如此的师资力量,秘诀也简单,就是挖人。国内的挖不动,就挖海外知名华人教授。只要钱到位,就乐意回国。 南科大不仅重金挖教师,还重金挖学生,保证生源质量。 本科新生的奖学金,从3000元至40万不等,覆盖面达到70%。如果高考成绩达到省理科200-1000名,学生就能拿到10万-15万的奖学金。这种高额奖学金恐怕没几个学校给的起。 如今,南科大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已经接近985中等水平。 这所新兴大学的崛起,重现了深圳速度。目前已经开始筹建二期了。 图片 2016年,深圳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深圳的大学计划”: 到2025年,深圳将拥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top50,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实现路径是: 以深大为根据地,以南科大为突击队,再“扩大统一战线”——把各大名校拉到深圳来建校区,由此形成合力。 早在2000年,深圳便率先开启了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名校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建大学城。 三个学校首先在深圳设立了研究生院,共享图书馆,也共享食堂和球场。在清华的草坪看书,去北大的湖边喝酒,然后去哈工大摘荔枝,这样的场景,从魔幻变为现实。 图片 图 / 俯瞰深圳大学城 在研究生院的基础上,哈工大(深圳)率先于2014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 这一刻,既是深圳的、也是哈工大自身的一个里程碑! 哈工大虽然贵为C9成员,但因地处东北,招生和发展一直受限。时任领导顺应趋势,在深圳埋下一颗种子,避免了兰州大学的命运。 今天,这颗种子已经开枝散叶,并成为异地办校的一个成功范例。 图片 图 / 俯瞰哈工大(深圳) 2020年6月,哈工大(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落地,把哈工大本部的五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复制了一份,另外还新建了三个。至此,哈工深的实验室载体接近60个。而其本部也才55个而已。 2020年高考,哈工深的分数线,在多地超越了位于哈尔滨的校本部。这也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出现校本部录取分数落后于分校的现象。 背后的原因倒也容易理解。 深圳校区环境一流,硬件一流。 处处有空调,本科生宿舍即是上床下桌4人间。 教师国际化程度高。 这两年新来的教师多有海外高校终身教职。 对教学活动和生活的投入远大于本部。 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深圳这个城市的吸引力。 不但活动丰富、能拓宽眼界,而且毕业后进大厂也容易,阿里腾讯百度都有学长内推。 让你选,你是去哈尔滨,还是去深圳? 另一个在深圳建校的巨头,是香港中文大学。 这个学校不用多说,从“QS世界大学排名第46位”这一条,就知道它的份量。 香港中文大学几乎和哈工大是前后脚,也是在2014年建立深圳校区,并实行和本部一样的书院制和通识教育体系。 图片 图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且看它的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8月底,引进世界知名教师360多位,其中: 诺贝尔奖得主4位, 图灵奖得主2位, (作为对比,清华大学教师中诺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1位) 菲尔兹奖得主1位, 国内外院士17位, IEEE会士19位, 国家级专家人才40余人, 省市区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400余人。 100%的教师具有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 港中深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内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了。 另外,中科院也要在深圳开办本科教育了。今年10月官宣,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成立。 定位是高起点高标准的研究型高校,已于11月20号开工建设。 名校的相继落户,形成了一种奇观—— 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 若不是2016年以后教育部对高校异地办学政策收紧、尤其在2018年进一步收紧,那么全国的一流大学可能会悉数进驻深圳。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在深圳建校事宜本来都已经箭在弦上了。 和其它省份求着他们建校不同,他们来深圳大多是乐意的、主动的。这表明了一种内在的倾向和趋势。 异地办学政策收紧之后,深圳的重心将重新回到自主办校的路径上来。 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定位国内顶级艺术类院校)、深圳技术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均已提上日程。 图片 除了深圳这个急先锋之外,若把视线再抬高一些,你会发现整个大湾区、甚至整个广东省,都在疯狂建大学。 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香港高校正在搬家式进驻广东”。 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建立校区之外, 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建立校区,预计2022年建成招生; 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立校区,已确定选址,预计明年动工; 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建立校区,正在筹备,估算投资307亿; 香港公开大学在肇庆建立校区,校区面积比香港本部还要大,今年4月签下协议,等待教育部批准。 另外,澳门科技大学在珠海建校事宜也已基本敲定; 还有自主创建的,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中山科技大学已经启动建设,将于2022年招生; “所有设施和学科都按照一流大学的顶尖水平来配置”的湾区大学,将于2021年动工,2023年招生; 更不用提还有众多院校扩建提升、增建分校区。 图片 湾区大学效果图 图片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效果图 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效果图 图片 在砸钱办学校这事儿上,深圳很拼,广东很拼。 2018年深圳在教育上的投入,超过了北京、上海两地2017年的总和。 广东省全省的教育经费,2019年总投入额达到4918.76亿,占到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9.80%。增幅15.24%,蝉联全国第一。 2018年6月,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启动仪式上,深圳市长陈如桂表示: 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要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 尽管没有长三角的历史积淀,也没有北京的特殊资源,但终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985、211、双一流的名头,都意味着中央更多的拨款和扶持。而没有这些名头的广东高校,却凭着一己之力压倒了众多985。 让我感到王者之气在升腾的,并不是它砸钱的现状,而是它经济和教育的相互提携。 经济优势和教育优势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当别的毕业生还在纠结是否要去大城市时,深圳的学生或许已在4年里参加过各大企业的活动,有过好几份实习。 调查显示,广东本科毕业生对起薪和母校的满意度最高。 南科大202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近八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去向多是阿里、腾讯、华为、字节等大厂,能不满意吗。 反过来,教育对经济的助益同样巨大。 坐落在南山区粤海街道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已经孵化企业25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21家。这惊人的数据背后,是它与市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体系。 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入“无人区”,急需猛人来攻关。任正非说:“芯片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砸物理学家。” 深圳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强烈。这也是深圳不惜成本办大学的动力所在。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冲击顶尖大学,是深圳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必然要迈上的台阶。 那个1984年的春天,邓公视察蛇口时,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指着后海湾一片空地说: “我们将在这里建深圳大学,今年秋天就在这里上课。” 图片 图 / 建校前的风貌 来源:深圳新闻网 彼时,校园还没建成,只好把当时的宝安县委大院腾空,作为深大的办公楼和宿舍。就连首届开学典礼,还是在戏院举行。 梁湘对深大第一任负责人罗征启说: “这里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你们了,你们好好规划一下,看看要多少钱。 “我们还很穷,请尽量节省,注意实事求是,我们决心贷款来搞教育。这个决心下定了,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 “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 说这话的时候,深圳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2亿,却决心拿出5000万,来建这所大学。

    生活网 2021-01-17 12:18
  • 2月19日消息,近日,2021年2月16日,汉领资本(Hamilton Lane)宣布汉领S基金第五期(Hamilton Lane Secondary Fund V)完成最终关闭。该基金超过了30亿美元的目标规模,最终以39亿美元关账,成为汉领资本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基金募资。 据悉,该基金获得了现有投资者及来自全球其他新LP的资金支持。包括养老基金、塔夫脱—哈特莱计划、主权财富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家族理财办公室、合格的高净值个人以及来自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和以色列的其他金融机构。 汉领资本从2000年起就活跃在S交易领域。新关闭基金的前一只基金——S基金第四期在2017年获得了19亿美元的出资承诺。第四期的规模标志着汉领资本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该公司的S业务布局以及其更广泛的资管业务又上一个台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

    生活网 2021-02-20 01:01
  • 【黄山一超市销售不合格食品 被点名多次抽检不合格,还在继续卖?】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消息:近期,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盐等5类食品458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451批次、不合格样品7批次,不合格样品涉及质量指标、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涉及黄山不合格食品具体情况如下: 黄山市天润发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合肥雄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味花生,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机构为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晨曦 2021-04-03 21:58
  • 刚刚从淮南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获悉,安徽省委决定:任泽锋同志任淮南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沈强同志不再担任中共淮南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任泽锋此前系黄山市委书记。公开履历显示,任泽锋,男,汉族,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人,1966年10月出生。

    生活网 2021-04-04 03:11
  • 5月8日上午,在微信朋友圈,市场星报驻黄山市记者陈明的家人通过陈明先生的微信号,发布了陈明记者于2021年5月8日凌晨病逝的消息。 陈明先生从事新闻工作已有十多年,是报社派驻黄山市记者站站长、记者。长期以来,其素以勤奋敬业著称,新闻悟性极强,采写过大量优质的新闻稿件,在宣传黄山、服务民生、满足读者知情权等方面,成绩共见。 陈明先生近年罹患重症,曾到外地求医诊治。期间,身体有过好转,虽需静心康养、继续服药,但在身体条件稍有许可后,其就一直坚持更新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24小时”,通过所属媒体及微信号,坚持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信息。“24小时”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期更新,是2021年5月2日。 另据陈明家属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将于2021年5月10日上午8时,在黄山市殡仪馆杜鹃厅举行陈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敬请陈明生前亲朋好友前往吊唁。

    生活网 2021-05-08 22:53
  •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   通知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书法、武术、戏曲教育工作,深化中国书法、武术、戏曲教育改革,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中国书法、武术、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充分发挥专家对中国书法、武术、戏曲教育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作用,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   通知要求,各地、各类学校要积极支持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委员所在单位应为委员提供参加委员会工作的必要保障。

    生活网 2021-05-17 20:23

你可能感兴趣的部落

部落发表

上传更多图片
copyright 2013-2113 toshopp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网版权所有 - 雪苑传媒旗下&黄山生活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皖ICP备180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