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网
2020-07-10 13:29 查看344回复6
关于镇海桥重建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是一边倒的保守思维,重建老大桥固然重要。但是原样重建对徽州文化旅游有多少影响?就是再复原一个原样的老大桥,对徽州文化旅游没有任何大跨越的影响。这点可以肯定吗?只是满足了本地人的怀旧情怀。除了这个有多少意义?如果用发展创新思维方式综合考虑这个地方的新地标,也许可能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发展是一个机遇。只希望徽州文人不要总躺在祖先的历史上过日子。想当时广西桂林的金塔银塔等城市现代地标建筑也遭到了多少反对意见,但是现在证明是成功的经验。这样成功突破发展僵局的案例很多。徽州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几个新地标?更不用说创新地标,一直还延续着越改越丑的改徽运动。三江口的位置,如果原样恢复老大桥,只能是文化停顿在历史的一个产物,对未来的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等)都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吗?也许99.9%的人都赞成原样重建,因为那样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创新思维也许会失败,也许遭到各种非议。
东灵哥
建新地标非要挤占替代老文物?发展创新与文物保护必须对立吗?此文看似标新立异之见解,经不住推敲。
生活网
关于重建镇海桥之我见 姚顺涞 从2020年7月7日镇海桥被洪水冲掉之后,关于镇海桥重建问题到目前坊间议论纷纷,民众呼声重新建一座和原来一样的桥,呈现出强烈的一边倒局势。 诚然,重建老大桥非常重要。但是原样重建对徽州文化旅游会有多少影响?就是再复原一个原样的老大桥,对徽州文化旅游有没有持续良性和超越性的影响?原样重建,确实是满足了本土人的怀旧情怀。但抛除这个怀旧情结,且还有有多少现实意义? 不妨做个大胆的设想,如果用发展创新思维方式综合考虑屯溪这个城市的新地标,这对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固化思维有时候本身是一种制约和目光上的短视,期望徽州文人不要一味的禁锢在祖先的历史上仰望未来。 回望当时广西桂林的金塔银塔等城市现代地标建筑,同样是遭到了多少反对意见,数不胜数。但是现在事实证明广西桂林的改建是成功的典范,这样成功突破发展僵局的案例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徽州自古多文风荟萃建筑,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徽州有引流出古今结合发展了几个新地标建筑?更不用说创新地标。比如盲目的改徽就是依葫芦画瓢,至今还延续着越改越丑的改徽运动,这里也就不赘述。 屯溪三江口的位置,如果原样恢复老大桥,只能是文化停顿在徽州过去历史的一个赝品产物,对未来的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等)无任何长远意义。各位且静心多思量。 就当下而言,可能有99.9%的人都赞成原样重建,依着葫芦再画个瓢,最简单不过,因为那样不用担负任何责任。但社会和历史是个不断发展和行进的过程,一个事物消失,重建注定就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在古今相应兼具和创新发展思维上,是需要开放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此种说辞也许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各种抗拒和非议。 我也很明白,如我今天这样的言论,注定会得罪很多文人与领导。但是事物发展总是有先驱先行者。从镇海桥历史而言,我也很理解大家的情感和不能接受的事实。 作为一个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徽州古建修复的工作者,我在这里还是要郑重陈述我的观点:与其恢复一个历史的产物,何不结合三江口这个唯一节点的位置,让世界级别的高人为徽州的未来设计一个跨时代的新地标呢? 我不反对重建,但是原样重建的意义和创新思维的新地标意义,在于我们如何衡量和取舍。桥梁是衔接两岸的产物,而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同样需要衔接和纽带,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连接,我们一样是在为子孙后代造就新时代的历史文物。 试问,谁说现代建筑就成不了文物的?只要时代发展,在历史的河流里,都会不断造就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 从镇海桥重毁,时至今日,大多听见原样重建的声音,于发展的眼光而言,这也是一座城市的悲哀。这里应该发出不同的声音和建议。镇海桥的节点位置注定是这座城市的核心命脉之重,对于一座城市的命运而言,而今镇海桥面临的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担当! 再次强调:镇海桥的改建并不是为了忽略和遗忘历史,而是为了更好的保住历史和发展未来! 2020年7月10日
man
一派胡言!
生活网
(节选部分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难道重建一座桥就还能成为国宝吗?只能是自欺欺人,虽然说按原来样子重建,可以满足一些老居民的历史记忆,也能对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在保留历史风貌上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桥,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上可能有局限,难免在下次的洪水中重蹈覆辙,还不如借这次,洪水的自然损坏,用全新视角,全新观念,全新技术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我支持这个建议,毕竟黄山市已经发展了,他还要面向未来,今天的人们走到黄山市,给我们的印象已经不是一个,老徽州的风貌,事实上,我们都是很矛盾的,又想往前走,又想保留原来的记忆,请问今天我们到屯溪还能看到多少老徽州的面貌?保留下来的就保留了,但整个城市的总体面貌,要走向现代,保留一部分,总体向前进
宋金祥
我持姚先生相同的观点,昨日阅读黄山市有关镇海桥计划重建一文后,本人赶着紧在黄山市民网上如此说: 老大桥既毁,即便是最完美的恢复,也不可能重新凝固485年的历史底蕴了,与其去搞一个赝品,还不如思路更为开阔地来筹划这座桥的复兴,(至少它应当与老街滨江西路改造融入一体。)事已如此,大可不必匆忙行事。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冷静再冷静,目前当是政府应持的态度。
宋金祥
理智、科学、真情地关注世情,不吝谦虚地充分撰文说理,向姚先生致敬!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